“双减”之下,体育培训机构如何抓住“专精特新”发展机会?

2021-11-20 18:05 中国体育报

作为依法治国方略在体育领域的具化,“依法治体”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。《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中关于体育法治的内容,从立法、司法、执法、普法等方面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进行了全面谋划。

“后双减”时代,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逻辑,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。“双减”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(含体育培训机构)一律注册为民营非盈利性质,这就堵死了体育培训机构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的可能性。

单纯依靠“烧钱”扩大规模或者过度营销的体育培训机构发展之路将非常黯淡。
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2021年10月25日,国家体育总局印发《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,鼓励如下几类企业发展:

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力争培育100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、品牌知名度高、国际竞争力强、行业带动性大的体育企业。

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 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、“瞪羚”企业和 “隐形冠军”企业;鼓励有条件企业以单项冠军企业为目标做强做优。

体育培训企业未来发展符合《规划》中鼓励的哪一条方向?

毫无疑问,每个体育培训企业在新时期,必须要朝各自细分领域的“专精特新”方向发展。

自此,“专精特新”这四个字将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,成为体培企业绕不开的话题。

01

“专精特新”从何而来?

“专精特新”最早提出是在2011年,工信部《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》便提出: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,扶持中小企业发展。

到2021年,“专精特新”概念大火。1月起,中共中央、银保监会、工信部密集出台了多部文件,点名要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。

2021年9月2日,北交所成立,致力于成为“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”。

历经十年,专精特新为何现在火了?请看这个例子:

1986年,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赫尔曼·西蒙在外出访问时遇到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多尔·利维特,后者问了他一个问题:

“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四分之一,但是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?”赫尔曼·西蒙回去仔细思考了这一问题。

他发现,贡献了德国80%出口的并非西门子、奔驰这些大厂,而是370万家“中小企业”。伍尔特集团便是一个典型的注脚。

伍尔特是一家螺丝贸易公司,1954年,19岁的哈德伍尔特从过世的父亲手里接班时,它还仅是个拥有2名员工的“小作坊”。

适逢德国处于二战后经济腾飞的时期,哈德伍尔特带着员工们白天跑市场,回来加班加点生产订单,一点点把厂房做大。

到1975年时,伍尔特已经从当初的8万欧元的年销售额增长到了3290万欧元。

而其增长的秘诀来源于某种程度上的“偏执”——坚持所有螺丝部件自研,坚持与质量匹配的价位,从不参与价格战。

随着经济全球化,伍尔特扩张的步伐迈向海外。至2021年,伍尔特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400多家分公司,年总营收超过140亿欧元。

公司的“偏执”基因仍然存在——它坚守紧固件业务,相关产品达到12.5万种,成为全球生产螺丝种类最全的公司。而哈德伍尔特自19岁上任以来,在一线奋战了整整半个世纪。

专注细分领域、高市占率、高利润率,是这类企业的共同点。由于“闷声赚大钱”的气质,赫尔曼·西蒙它们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——隐形冠军。

02

体育培训行业如何理解“专精特新”?

未来五年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,或者我们称之为“体培2.0”阶段。

2021-2025年,学校体育的开展力度必然加码,而体校依然承载着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人才的重任。请问:体育培训机构的价值定位在哪?

同样,在《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也给出了答案。《规划》首先肯定了社会体育培训培育体育人才的功能:

“不仅强化了体校培养后备人才主阵地、主渠道作用,还赋予并激发了学校和社会力量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时代使命。”

还对社会体育培训机构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指明方向:“支持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,普及体育运动技能。”

更是为社会体育培训机构的定位做出界定:“推动发挥学校技能普及、体校专业化训练、社会力量个性化培训功能,推动建立主体多元、途径多样的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体系。”

看到了吗?简单的说,就是学校抓普及,体校抓专业,而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就是凸显个性化。

那如果再深一点去想,“个性化”培训是什么?“个性化”培训就是依据学员具体情况,实施针对个体的体育培训方案。

从教育学角度而言,“个性化”培训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,考过教资的朋友都知道,因材施教是最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理念,也是最能产出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。

所以“个性化”培训并不简单。

它要求各机构要专注于本领域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精耕细作,专注于培训服务的专业化实施,真正让家长及儿童看到体育培训产生的效果,打造垂直领域“小而美”的运营模式。

这恰恰是国家大力倡导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实质。

专——聚焦垂直领域,在专门的领域内做到专业。

精——开展领域内的细分研究,培训过程精细化运营。

特——从服务到产品有区别于同行的特色化体现。

新——课程产品及服务实施的创新设计。

因此,“专精特新”是在“后双减”时代的必然选择。

03

体育培训行业如何做到“专精特新”?

11月9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把部门发布了《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》。

文件要求,不区分学科类、非学科类,要确保做到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、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、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刊登、不播发面向中小学(含幼儿园)的校外培训广告。

这就表明,体育培训机构很多传统营销获客模式将不再合法合规,让“专精特色”的产品说话可能是未来体培机构营销的唯一出路。

未来五年,体培机构老板们也没有太多“花花肠子”可想,赶紧成立本机构的产品研发部门,如教研部。

从营销导向转向产品导向,聚焦产品,聚焦服务。至于具体的实施路径,核心就是两条思路:单品纵深与体系发力。

一、单品纵深就是沿着“有效性”的导向,按照“学-练-赛”的纵深将体培产品及服务做到极致,强调“专”、“精”。

如研究培训内容序列、培训教法、教学评价、疑难杂症处理、体质监测及改善方案、第二课堂设计、竞赛竞演方案、教育手段植入等。

二、体系发力就是之前提到的“产品矩阵”,就是围绕体培机构的核心产品衍生设计增值产品,强调“特”、“新”。

如你是一家篮球培训机构,可以尝试围绕“篮球培训”这个主业,研发出更多的增值产品,构成你这家机构的产品矩阵。

如篮球体适能、十日拍球速成班、篮球长高集训营、篮球游学、小篮球嘉年华、篮球专项素质评测、运动营养指导、体态管理、篮球游戏会、巨星招式密训营、篮球赛季课程等诸多产品设计形式。